光学显微镜的照明系统分类

点击次数:22

光学显微镜的照明系统是其成像质量的关键,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和研究精度。根据照明方式、光路设计及应用场景,可分为以下六大类,并附市场主流技术与应用案例:

一、透射式照明系统

1. 临界照明(Critical Illumination)

原理:光源经聚光镜成像于物平面,相当于在样品表面放置光源。

特点:光路简单、光能利用率高,但光照均匀性依赖光源质量。

适用场景:低倍物镜(如4×、10×)观察均匀染色样品。

生物显微镜.png

2. 柯勒照明(Köhler Illumination)

原理:光源像成在聚光镜前组,聚光镜后组将光阑像投射到物平面,实现均匀照明。

特点:光照均匀,支持高倍物镜(如100×油镜),可调控数值孔径与视场。

适用场景:细胞结构分析、半导体晶圆检测。

二、落射式照明系统

1. 暗视场照明(Dark Field Illumination)

原理:环形光阑阻挡直射光,仅收集样品散射光,形成“亮颗粒-暗背景”效果。

特点:增强微小颗粒对比度,分辨率提升30%-50%。

适用场景:金属表面划痕检测、纳米颗粒观测。

2. 散射/反射照明(Scattered/Reflected Light)

原理:光源从样品上方或侧面投射,依赖表面反射/散射光成像。

特点:适配粗糙或高反射表面,支持多角度观察。

适用场景:陶瓷裂纹分析、金属金相组织观察。

三、特殊照明技术

1. 偏光照明(Polarized Light)

原理:通过偏振片控制光波方向,增强材料各向异性特征。

特点:揭示晶体双折射、聚合物取向结构。

适用场景:地质薄片分析、液晶材料研究。

2. 荧光照明(Fluorescence Illumination)

原理:特定波长光源激发样品荧光标记,用于生物成像或材料分析。

特点:高灵敏度,支持多通道成像。

四、市场主流照明技术

技术类型

优势

应用场景

LED照明

低功耗、长寿命、色温可调

便携式显微镜、教育场景

激光照明

高亮度、单色性好

共聚焦显微镜、纳米材料研究

智能照明控制

自动优化光强、色温

工业质检、自动化检测

五、选型建议

生物研究:柯勒照明+荧光模块。

金属检测:暗视场照明+高NA物镜。

工业质检:环形光+同轴照明。

半导体检测:激光照明+微分干涉(DIC)模块。

通过匹配照明系统与样品特性,可显著提升显微镜的分辨率、对比度和检测效率。